住房条件原本“捉襟见肘”,如今开开心心住进了保障房;原本破败杂乱的棚户区,改造一新后都快“不认识了”……对老百姓来说,这些是“完善住房保障”这件民生实事带给他们的真切感受。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和供应分配力度,到11月底,已超额完成全年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任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28万户家庭有效改善了居住条件,其中主城六区已有20%的家庭享受住房保障

  新增2万多户住房保障家庭,农贸市场配套成亮点

  在岱山保障房齐修北苑小区,62岁的王富贵和老伴住在一套58平方米的两居室里。“这里绿化好,健身设施齐全,我们越住越喜欢。”王富贵说,夫妻俩以前和儿子、老母亲蜗居在秦虹小区一套单居室里,总觉得过得磕磕绊绊,不顺心。现在住上了宽敞的新房,感觉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真是住房变了样,生活就变了样!”王富贵感慨道。

  为改善经济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实现“应保尽保”目标,我市近年来持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目前在建工程面积累计951.34万平方米。2015年,市政府下达新开工280万平方米、竣工28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截至11月底,全市保障房新开工301.09万平方米,竣工296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同时,我市今年共新增了住房保障家庭21849户。

  周六早晨,位于上坊保障房片区的怡景街农贸市场在吆喝声、谈价声中渐渐热闹起来。“我下楼、过马路,5就到菜场了,很方便。” 陈师傅说,他一早买了羊肉、牛肉、芹菜等,准备给全家做顿丰盛的午餐。 

  农贸市场、社区中心、卫生站、幼儿园、中小学……在丁家庄、花岗、上坊、岱山四大保障房片区,公建配套工程建设及后期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四大片区3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除岱山24号地块小学外,其他都已经竣工备案,其中15所学校已开学,能够满足现在的就学需求。”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主任颜江说,农贸市场建设则是今年保障房生活配套设施的亮点,目前丁家庄、花岗、上坊片区农贸市场已启用,岱山片区农贸市场正在装修施工。

  首批共有产权房申购者,明年将圆购房

  小李和父母多年来一直住在平江府路的爷爷家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小李一家三口大的愿望。今年8月,小李申请购买共有产权房。“共有产权房只需要购买一部分产权,这是我们全家能负担得起的。”小李说。 

  为了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今年7月1日,我市住房保障“1+4”新政开始实施。新政实现了我市住房保障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共有产权保障房、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三种保障方式为主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共有产权保障房就是保障对象按出资金额比例,与政府委托部门或机构按份拥有产权。凡是符合条件的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房家庭和新就业人员都可按规定申购一套。目前,已有数百户居民通过了市有关部门的终审,按计划明年可以买到房子。 

  新政不仅使中低收入家庭实现购房梦,还大大降低了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租房的“门槛”。“近,我们刚刚在丁家庄选了30套公租房。”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房产部主任吴小敏说,该公司每年都要从各地招聘一批大学毕业生,丁家庄公租房离公司只有15,上班特别方便。“现在公司进高校招聘,公租房已经成了吸引毕业生的一大亮点。”吴小敏说。 

  据颜江介绍,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有28万户家庭通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有效改善了居住条件,使城市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基本得以解决,新就业人员住房困难得到了有效缓解,外来务工人员逐步开始纳入住房保障

  棚户区改造任务超额完成,居民生活品质大提升

  多层住宅配了电梯,每户安装室内报警器,小区内有花园草坪、儿童游乐设施……原来的四方巷棚户区,如今已树起了两排崭新的住宅楼。“一栋高层、两栋多层,一共315套房子。”项目建设方、南京壹城建设集团营销公司负责人张锋说,目前正在做小区配套工程施工,明年上半年房子就可以交付了。 

  市民王鑫原来住在光华门附近的观门口地区,今年下半年也进行了棚户区改造。经过区内房源调配,他在四方巷购买了一套90平方米、三居室的产权调换房。“以前住在观门口,道路坑坑洼洼的,公厕污水还经常溢出来,生活环境真的很糟糕。” 王鑫说,等明年拿到房子就好好装修一下,一家三口住得舒舒服服的。 

  “2012年开始,我市启动棚户区改造,共涉及4万多户家庭。”市住房保障房产局保障处副调研员宋昭猛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一半以上的项目已经得到改造。今年,全市计划完成2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任务,目前已超额完成,达到254万平方米,其中危旧房114万平方米、城中村140万平方米。列入计划的玄武铁北片区藤子村、秦淮区清水塘节制闸地块、鼓楼区水佐岗和杨家花园、栖霞区立力煤矿等重点项目,都已改造并进入了扫尾阶段。本报记者 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