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未来5年,南京将加快过江通道的规划建设,加大城市面貌的提升。昨天记者从市规划局获悉,该局将尽快启动一批重点工程的规划工作,涉及交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南京人的生活将因这些规划而改变。

  随着江北新区的获批,连接江南江北的过江通道成为带动江北新区发展和辐射影响的重要依托。市规划局证实,未来5年,我市过江通道将进一步加密。

  目前,我市已经建成的过江通道一共有9条,正在建设的还有长江五桥。按照规划,南京未来还将增加12条过江通道,过江通道的数量将达到21条之多。

  远期规划的12条过江通道中,有两条可能在近5年内就会开工建设,分别是和燕路、建宁路北延过江通道。其中,和燕路过江通道通到八卦洲时呈Y字形分叉,一条向西通往仪征,一条向东通往浦口陆军指挥学院所在地。建宁路过江通道将作为快速通道,连接江北新区和市区。这两条通道快明年就进行规划论证。

  “四沿”规划让南京更有“南京味儿”

  要让南京城更有自己的城市特色,明城墙、长江、秦淮河、历史街巷等具南京地理、历史、文化特色的要素将放大。

  市规划局明年将启动“四沿”专项城市规划,即沿明城墙、沿长江、沿秦淮河、沿历史街巷。

  在沿历史街巷规划中,还将有一批新确定的近现代重要历史建筑挂牌。过去近现代重要历史建筑主要是民宅或者使领馆,这次除了新增加一些民宅外,一批近现代工业遗存,也将被挂牌保护,这里面包含了很多老厂房。

  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幕燕风光带、明城墙……规划完成后,“四沿”范围内还将启动整修工程,这些地方将成为南京新的特色景点。

  老城南7平方公里建筑恢复明清老南京特色

  老城南历史风貌区将在未来5年大变样。规划部门透露,老城南整体更新规划正在制定中,快明年就可以完成。

  这部规划所指的老城南,就是城南明城墙范围内的约7平方公里区域。根据规划部门搜集的历史资料,在明清时期,这一带是南京较繁华的商业区和居住区,当时的建筑特色是房屋比较低矮,建筑风格上凸显了徽派和江南园林的结合。

  在老城南更新规划中,这片区域的建筑将被严格控高,恢复明清时低矮建筑特色。在建筑风格上,这个片区现有的近现代建筑将进行统一修缮,恢复特色民居的外观,比如马头墙、青灰瓦等。

  建设3条绿色廊道,让南京城呼吸更畅快

  除了城市建设,南京的生态环保也被列入未来5年规划部门的重点工作。除了在工业布局上更科学、更环保,规划部门还将尽快确定城市绿色廊道的建设方案,通过绿色廊道,增加城市生态涵养、净化空气,让南京城呼吸更畅快。

  目前已经确定的有3条绿色廊道,分别是大厂工业隔离廊道,青龙山和秦淮河上游湿地廊道。大厂工业廊道在化工园附近,通过栽种具有吸附污染作用的树种,并达到一定规模,起到生态屏风的作用。另外两条廊道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生态涵养,通过绿化覆盖,起到提高城市生态净化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