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杭州、天津等多个城市已启动
保障性住房政策,国资收购未出售商品房,助力市场
去库存和企业资金周转,但执行过程中的价格、供需等问题仍需解决。

最近,南京市正积极准备出台一个关于保障性住房的方案,打算把那些建好了但还没卖出去的商品房收购过来。为了这事,南京已经开始对这些房子进行摸底,问问房地产开发商的出售意愿。如果有合适的房源,就由国企负责收购。除了南京,杭州、天津、成都等城市也在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也表示将加快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准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早在8月初,深圳市就已经开始同类工作,征集当地的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在广东省的佛山、惠州、江门等地,也公布了具体的保障房细则,要求收购的房源单套建筑面积不超过120平方米,优先选择那些整栋或整单元未售、能封闭管理的楼盘。同时,商丘、德州、桂林、柳州等城市也相继出台了具体的“收储”细则。据数据统计,截止到今年7月底,已有超过60个城市出台了国资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的相关政策。
目前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如火如荼地展开,不仅帮助消化了市场上的库存房源,也为房地产企业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这种“促需求+去库存”的双管齐下的政策,确实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少问题也逐渐显现,比如收储价格如何确定、供需关系如何匹配以及资金成本问题。对于开发商来说,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资金压力和市场预期。对于购房者来说,如何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之间做出选择,也成为一大难题。我们必须看到,虽然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保障房政策的推动下,未来房地产市场可能会更加平稳和健康发展,但这仍需多方共同努力,克服现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