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
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近期出台,主要聚焦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综合
承载能力、
都市圈协调发展和城市更新等方面。计划旨在提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支撑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才和就业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此,国务院发布了《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计划的目标是五年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接近70%,同时更好地支撑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计划具体提出了四大行动,首先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存在18.5%的差距。因此《计划》提出要推行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能享受住房和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从而打通市民化的长期堵点。
其次,《计划》提出在城镇化潜力较大的地区提升城镇化水平,通过“人-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这一措施旨在通过人才和产业的结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计划强调要依托各地资源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避免低质同质化竞争。同时,要创新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式,为产业提供良好空间载体。提升城镇承载能力,还包括推动省域副中心、节点城市及县城的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互动格局。
第三,计划强调现代化都市圈的培育,都市圈发展的核心是“同城化”。针对都市圈存在的交通、产业、市场和公共服务等难点问题,计划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并要求建立省级统筹的高位协调机制,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都市圈建设项目。
最后,计划提到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城市更新和提升安全韧性。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6.2%,进入了城镇化的中后期。计划提出一系列城市更新任务,包括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洪涝治理和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同时,还要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有效利用各类财政资金,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完善土地和规划政策,确保城市更新行动落地见效。
这次国务院推出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确实是非常及时和全面的。我们可以看到,计划不仅关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还对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都市圈的发展以及城市更新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措施。尤其是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提出了“公共服务随人走”的创新政策,这对于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质量改善有很大的帮助。此外,“人-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也非常科学,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和产业基础,将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市圈的发展和城市更新则是未来城镇化的重要方向,通过有效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将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