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装修 > 正文

阆中打造风水之都 噱头还是“真传”

房天下  作者:徐韶杉  2012-10-10 09:55

[摘要] 多年来海内外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风水理论虽不乏迷信内容,但它却是一门中国古代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于一体的古代自然科学。在近年来国内渐热的“风水”风中,四川阆中市竟率先在全国提出要打造风水之都更是开了先河,一个县级市何以可称为风水之都?

在人们的印象中几乎是迷信的代名词,但从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开始、到当今北京大学于希贤教授、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等,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却认为,“理论虽然不乏迷信内容,但同时理论实际是中国古代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一门综合的古代自然科学。”最近,四川的阆中市竟然率先在提出要打造之都,一个县级市何以可称为之都?

 334
阆中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首

实质是建筑生态学

“打造之都是民间组织提出来的,政府只是引导。”阆中市文化旅游局局长宋海全告诉记者。他进一步解释道,现在提倡文化多元化,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中对《易经》的解读消除了长期以来人们对《易经》的偏见。是《易经》的一部分,它的精华部分用现代的话来说其实就是古代朴素的环境宜居学,是指导我国古代建筑选址、规划设计的一门远古科学;当然其中也有相当部分是迷信,并被江湖术士骗子所利用。作为政府就是要正确引导民间团体的这些活动,扬其精华去其迷信和糟粕。 无独有偶,宋海全的说法还不仅是一家之言,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古建筑、皇陵研究专家、文物保护评审领导小组成员王其亨教授也认为:“是古代选择处理建筑环境的独特方术,曾对传统建筑规划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王其亨主编有《理论研究》,著有《中国理论》等专著。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其编著的《理论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助项目,阆中古城更是该书研究理论的一个重要范本。在中国古代环境的整体处理方面,包括了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大规模建筑群的空间布局组织,有着与西方古代及近代建筑完全异趣的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成就。“这种实践成就有无理论指导?”很早以前王其亨心里就产生了这个疑问。王其亨及其研究小组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经数千年延绵不断地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特的体系。从世界建筑文化背景来比较,其中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都邑、村镇、宫宅、园囿、寺观、陵墓,还是道路、桥梁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不受到所谓的深刻影响。”

对情有独钟的还有北大教授于希贤。“其实中国人本不该如此排斥,毕竟是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把钥匙。”于希贤说。身为北大博士生导师的于希贤,师从泰斗侯仁之院士,是一位严肃的地理学家;他倡导(学名堪舆学)并把我国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推向世界,陆续在北京大学、莫斯科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开授专门的学术研究,传授理论。什么是?在200多种定义中,于希贤比较认同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的说法,即实际上是结合了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学科的一门综合的自然科学。在此基础上,于希贤进一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的学名叫堪舆学,是调和人与环境之间气场的一种方式和艺术,通过调节气场,使人和环境达到和谐的境地。”

不仅是中国一些专家学者认可学,国外的一些建筑的科学家也对中国传统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东方4000年连绵不断的传统中,土地规划与组合的艺术与科学已发展到有力而微妙的程度,而这在欧美实验开拓计划中均属罕见。”英国杰出的科学史家李约瑟指出,理论对于中国人民是有益的,其包含了显著的美学成分和深刻哲理,中国传统建筑同自然环境完美和谐地有机结合而美不胜收,皆可得到说明。

王其亨教授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与建筑生态学的步调是一致的。”“重新考虑的本质思想和它研究具体问题的技术,对我们今天来说是很有意义的。”那么有科学的一面,但阆中何可称为之都?

源头还是子虚乌有

“阆中打造之都,还真不是噱头。”阆中文化旅游局局长宋海全告诉记者,阆中打造之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雄厚现实基础。

传伏羲就孕育于阆中,据宋代罗泌的《路史》记载:伏羲的母亲华胥,生活在华胥水边,因为踩了雷神的足迹而怀上伏羲。伏羲生于仇夷,长在起城。《路史》注释说:“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名,乃阆中渝水地也。”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当数《易经》,而《易经》的核心部分,则是传为能 “惊天地、泣鬼神”,精通之后可为“经天纬地”之大事的阴阳八卦和五行学说。中国的文化正是从阴阳五行八卦学说中衍生出来的。“除了伏曦出生在阆中的远古传说外,还有在汉唐时代,阆中已成为我国天文勘舆之学的中心了。”据史记载,阆中民间汉代天文学家落下闳就生于阆中,由他主持完成《太初历》成为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部完整的历法。但他弃官不做仍回阆中在观天测地的“”中进行他的天文研究,并对阆中后世崇尚观天舆地之玄学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天文和往往是一家)。其后的两汉三国期间,阆中此类奇人异士辈出,史料记载的就有汉成帝时期的议郎官谯玄、汉哀帝时的益州刺史任文公和其子任文孙、蜀汉刘备时期的儒林校尉周群祖孙3人、以天象之名劝蜀主刘禅降魏的谯周,以及谯周的学生《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等。阆中古城中至今留存的观星楼、管星街等遗迹便是这一时期阆中天文勘舆之学兴盛的见证。

始于汉代盛于唐代,唐代著名的风学家袁天纲和李淳风,晚年就隐居阆中研究,死后二人并葬于阆中,现在阆中天宫院的淳风寺和淳风墓就是其历史见证。据《古今图文集成》载,唐太宗贞观中(约636年),有望气者言于太宗:观测天文,见西南千里之外有王气。太宗令袁天纲测步王气,由长安至阆中,果见灵山嵯峨,佳气葱郁,脉在蟠龙山右鞍,因凿断石脉,水流如血,故名锯山,锯山现仍在。高宗永徽5年(公元654年)袁天纲再次来到阆中,并在蟠龙山筑台观天象,后沿隆山驿古道入阆中西南的天宫乡,因见其地理格局广阔,绝胜,有如仙家灵地,遂定居于此,命终后葬于观稼山。而唐朝的另一位学大师李淳风则是袁天纲的好友,在朝为太史令,专司天文历算之职。其一生的成就是改造“浑天仪”、集注《算经十书》、著天文星象巨作《乙已占》及民间流传甚广的经世预言书《推背图》。其于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循剑阁石牛古道入阆中,追寻挚友袁天纲察得的“”,后亦定居于阆中天宫乡,死后葬于五里台,与观稼山袁天纲之墓遥遥相望,在中国学的历史上,传为千古奇事。港澳台的一些学者及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到阆中考察,皆与这二人有关。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本文导航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南京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