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相继启动存量房收储计划,南京、杭州等城市已开始采取措施,计划将未出售的商品房转作
保障性住房。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还能促进市场情绪的恢复。然而,收储价格、供需错配等问题仍需解决。

最近,全国各地的存量房收储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南京市率先计划推出针对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的保障性住房工作方案,正积极梳理摸排项目,并征询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出售意愿。一旦找到合适项目,将由国企负责收购。此外,杭州、天津、成都等城市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和研究保障性住房政策。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则表示,将根据上级指示,加快研究并出台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相关政策文件。此前,深圳市安居集团有限公司也宣布,将在全市范围内征集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广东省的佛山、惠州、江门等地也相继公布了相关细则。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目前已有超过60个城市出台了国资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的政策,既包括广州、重庆、杭州这些大城市,也包括庐江、济源等县级市。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指出,这一政策有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和市场情绪恢复,但落实过程中仍面临收储价格、供需错配和资金成本等问题。
各地启动存量房收储计划,确实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政策能够帮助它们消化库存,缓解资金压力,从而实现更健康的经营。对于普通购房者,更多的保障性住房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更公平的购房机会。
然而,政策落地也面临不小的挑战。首先是收储价格问题,如何定价既能让开发商满意又不至于让政府的负担过重,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难题。其次是供需错配问题,不同城市的房源需求差异较大,如何精准对接需求是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此外,资金成本也是一大考验,政府和国企在收储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不容小觑。
总的来说,这一政策方向是积极的,可以说是多方共赢的举措。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不断优化和调整,确保政策初衷能够真正实现。这不仅需要政府的精准施策,也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创新举措,为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